关于马勒第一交响曲和两只老虎
两只老虎的旋律和马勒第一交响曲第三乐章用小调的方式变成送葬进行曲的速度来表现?
本来的
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跑得快,跑得快,一只没有眼睛,一只没有耳朵,真奇怪,真奇怪
就变成了
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跑~~得~~快~~跑~~得~~快~~一~~只~~没~~有~~眼~~睛~~一~~只~~没~~有~~耳~~朵~~真~~奇~~怪~~真~~奇~~怪~~
百度了一下
旋律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7世纪的欧洲.法国儿歌《雅克兄弟》(Frère Jacques 德国:“马克兄弟”,英国:“约翰兄弟”)
《雅克兄弟》
雅克兄弟,雅克兄弟,还睡吗?还睡吗?晨钟已经敲响,晨钟已经敲响,叮当咚,叮当咚! 当然马勒在其中也加入了舞曲的成分,或者说整个第三乐章就是以舞曲的形式来表现的?以海丁克这张马一为例(图片、资源来自白版,感谢之)还有很喜欢的版本就是滕斯泰特的马勒,滕斯泰特我个人觉得将马勒交响里那种细腻柔美的部分处理得相当精彩,我知道很多人喜欢马勒交响的音响性,但要是因此忽略了马勒交响里同时存在的柔美和细腻就太可惜了。
从2分35秒开始的这一段旋律,简直就是迷死人不偿命,毫不夸张地说,我迷上马一就是从这一旋律开始的,迷上马勒也是从这一旋律开始的。
此后这段旋律在3分29秒等处反复出现,构成了马勒第三乐章的主体。
[ 本帖最后由 ABS不等于防抱死 于 2011-12-4 23:30 编辑 ] 整个第3乐章就是两只老虎,怎么会听不出来呢. 这个曲调被很多人利用过,国内的版本是变成"打倒地主,打倒地主,分田地,分田地" ...... 到底这个曲调的源头是什么~ 原帖由 lxfn 于 2011-12-5 17:26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实在听不出来,能否具体指明在哪个时间开始两只老虎的?
第三章一开始就是的,两只老虎可能听不出来,但是跑得快跑得快很容易就能辨识出来 原帖由 winniemon123 于 2011-12-5 17:34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到底这个曲调的源头是什么~
百度百科
旋律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7世纪的欧洲.法国儿歌《雅克兄弟》(Frère Jacques 德国:“马克兄弟”,英国:“约翰兄弟”)
《雅克兄弟》
雅克兄弟,雅克兄弟,还睡吗?还睡吗?晨钟已经敲响,晨钟已经敲响,叮当咚,叮当咚! 其实马一的第3乐章不必过于关注这个“两只老虎”的主题。这个乐章是受一幅木刻画“猎人的葬礼”的启发而写的。多看看这幅画的意义更大些。画面上是幽暗的森林里,一个送葬的行列,画面中央是猎人的棺材,棺材上还摆着一支猎枪,而送葬的行列完全是一些动物组成,这些动物面容悲戚,有些还淌着眼泪。整幅画面给人怪诞、阴暗的感觉。我觉得第3乐章表现的就是这样的一个氛围。 在第三章里听出了送葬的感觉,优美而哀伤 作为猎手猎物的动物们,去为一位猎手送葬,这个画面其实是很荒诞而讽刺性的,说不出是真挚还是虚伪、现实还是虚幻。马勒一定也是被这种奇特的氛围所打动了,聆听他的这个乐章,其实音乐塑造的意象同样怪诞而虚幻。 原帖由 小白 于 2011-12-5 21:48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作为猎手猎物的动物们,去为一位猎手送葬,这个画面其实是很荒诞而讽刺性的,说不出是真挚还是虚伪、现实还是虚幻。马勒一定也是被这种奇特的氛围所打动了,聆听他的这个乐章,其实音乐塑造的意象同样怪诞而虚幻。
这么一说我才明白了马勒作品里的所谓的光怪陆离的景象,就动物给猎人送葬的确蛮怪诞的,但是确实也是富有想象空间和发挥空间的 。。。长见识了 有兴趣的欣赏一下这幅启发了马勒的画。http://www.virtualphilharmonic.co.uk/Schwind_Begraebnis%20bw.png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