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非常有趣、值得回忆的音乐会——Tamas Vasary的“完全李斯特”音乐会
刚从匈牙利钢琴家、指挥家Tamas Vasary的“完全李斯特”音乐会回家,发个标题,具体照片和描述明天抽空上。简而言之,这场音乐会非常有趣,很值得留在记忆里。[ 本帖最后由 小白 于 2011-10-31 16:23 编辑 ] Tamas Vasary我之前介绍过,是一位出生于匈牙利的钢琴家、指挥家,今年已经78岁了。他早年的音乐教育是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的李斯特音乐学院,一度担任著名作曲家柯达伊的助手。1948年他获得了李斯特钢琴比赛的金奖,但五六十年代迁居瑞士,为DG录制了一些唱片,使他获得了世界性的声誉。国内很多乐迷,包括我在内,也是通过那些DG的唱片才认识他的。 白版最近听的音乐会不少啊。 我家里有一本钢琴家词典,里面有Tamas Vasary的词条介绍,附着一张照片,还是青年才俊的样子,但现在见到真人,已是一个垂垂老者,不由让人感慨时光之过。不过有意思的是老头精神矍铄,虽然很瘦,但颇有“仙风道骨”的样子,不论是说话、弹琴还是指挥,都劲头十足。
今天音乐会的一个最大特点,是每首作品的演奏之前,都有瓦萨利先生的讲解介绍,这是一般音乐会上难得见到的。 音乐会的具体安排曲目是:上半场,首先是李斯特的匈牙利幻想曲。这是一部钢琴加乐队演奏的曲子,基于匈牙利民间的曲调而写。瓦萨利先生在钢琴上指挥乐队。之后瓦萨利先生加演了2首李斯特的钢琴独奏作品(一首匈牙利狂想曲、一首安慰曲),以此结束了钢琴部分。之后钢琴被搬下乐队,代之以指挥席,瓦萨利站在指挥席上指挥了第二部作品“匈牙利狂想曲第2首(乐队版)”。
中场休息后,瓦萨利先生指挥上海爱乐乐团在国内首次演出了李斯特的“但丁交响曲”。注意这部作品很少有演出的机会,在中国,它是第一次被演奏。我个人觉得这是整场音乐会的精华和重要意义所在。李斯特写了两首交响曲,都与文学作品有关,一部是“浮士德交响曲”,演出和录音的机会还稍多,另一部“但丁交响曲”是他在拜读但丁的“神曲”之后谱写的,分为两个乐章,其中第二乐章的后半段需要一个童声合唱团,演奏难度较大,即使在国外也是难得听闻的。唱片版本也很少。这次出场演唱的是上海的“好小囡少儿合唱团”,我数了数大约48人上台,背诵演唱原版拉丁唱词,表现得非常出色。
[ 本帖最后由 小白 于 2011-10-31 10:03 编辑 ] 瓦萨利先生似乎对上海爱乐乐团的女首席特别青睐,每曲终了都要拉着她的手退场,而这位女首席明显很羞涩,每次都闹成大红脸,颇有意思。 瓦萨利先生对作品和李斯特音乐的讲解是很有意思的。我觉得特别有意思的,是在演出“匈牙利狂想曲(第2首)”前他的讲解。他说5岁的时候,他的姐姐在学钢琴,而他也偶尔会碰碰这件乐器。有一次他通过收音机听到鲍凯里尼的一首小步舞曲,觉得旋律很好听,就在钢琴上自己摸索着把曲调弹了出来。姐姐的钢琴老师来的时候,他就在钢琴上弹奏了这首小步舞曲,结果钢琴老师大感惊异,就开始教他弹钢琴。一年后,他6岁了,钢琴老师建议他去正式的音乐学院继续修习,他父亲带着他来到当地的音乐学院,结果音乐学院的校长说,入学的最低年龄是7岁,6岁还不到年龄。小瓦萨利二话不说坐在钢琴前弹奏了这首“匈牙利狂想曲第2首”,校长听后,当场决定接受这个6岁的孩子入学。所以这部作品对瓦萨利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可以说是它带领着瓦萨利进入了音乐之门。 瓦萨利先生毕竟多年没有作为钢琴独奏家演出了,听得出琴艺已经一般化,虽然在加演的“安慰曲”里诗意盎然的演奏还是很引人的,但力度型、技巧型、精确型的作品,已经有些力不从心,当然也并不出丑,还是可以听听的。特别是他弹琴时的“腔调”,还是很有架势的,有时带点老顽童的意味。
下半场国内首次演出的“但丁“交响曲”我觉得是整晚音乐会的精华和精彩之处。在这里上海爱乐乐团的表现、”好小囡少儿合唱团“的表现,都是很精彩的。这是一首由两个乐章组成的作品,第一乐章表现的是地狱的场景,在这里音乐非常激烈、动感、刺激,铜管的咆哮、打击乐器的轰鸣、乐队反复的全奏,带来很刺激的音效,可说非常”发烧“(建议大家找张CD听听看)。虽然上海音乐厅的音响效果一般,我坐在楼下第11排,听上去觉得大提琴组有些略冲,而小提琴组的音色也不够饱满和柔和,但从音乐演奏本身来看,还是很感满意的。从音乐风格上说,第一乐章令我联想起柴可夫斯基的Francesca da Rimini的开始和结尾段落,同样是用激烈的音乐语言刻画地狱的场景。
[ 本帖最后由 小白 于 2011-10-31 10:27 编辑 ] 第二乐章“炼狱”是很独特的一个乐章。在天主教的说法中,“炼狱”是指人死后的精炼的过程,是将人身上的罪污加以净化,是一种人经过死亡而达到圆满的境界(天堂)过程中被净炼的体验。第二乐章就是描绘这个人的灵魂净化的过程,音乐的进行非常和缓、柔和、纯净,特别是后半段少儿合唱团开始加入后,纯净的少儿合唱声在透明的弦乐背景上,伴随着长笛玲珑剔透的音色,达到了一种“表里俱澄澈”的境界。
这里的配器也很独特,用到了一支合唱团(包含一位女高音独唱者)、2把竖琴、一把短笛、一架风琴。这些都是交响曲中比较少见的配器方式。演奏中还出现了一些比较反常的演奏方式,比如独奏大提琴伴随着合唱团演奏、乐队第一小提琴的独奏和小提琴组的合奏交替,等等。
2个乐章的作品演奏完需要50分钟,虽然对很多没有宗教体验的中国乐迷来说可能有些冗长,但我个人觉得还是一次难得的、奇特的体验。 但丁交响曲的童声确实是亮点。
匈牙利狂想曲2号也很喜欢。第一次听是在猫和老鼠里面的配乐 最后再上一张比较清晰的瓦萨利先生近影,结束这篇文章。确实,文章必须结束,但这场音乐会的记忆会一直留在我的脑海里。虽然瓦萨利不算世界顶尖的大师,但这是一场难忘的音乐会。 最近音乐会质量很高啊。 这样的音乐会对于古典入门者是一顿大餐啊。 白版能说说此公的肖邦吗,DG那套。 花艳唇 发表于 2014-1-5 18:3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白版能说说此公的肖邦吗,DG那套。
我很多年前听过,印象早淡漠了。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