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是互联网毁了唱片业?
若干年前,国外好事媒体就评出了被互联网摧毁的十大行业,唱片业在其中。回忆过往,昆明的各色唱片店也曾兴旺过,但貌似进入2000年以后就受到影响,宽带普及后渐渐式微,常去的爱乐唱片就是个例子。
最早接触爱乐唱片是在95~96年,在国防路靠人大附近,最初印象是CD唱片品种比外文书店多,价格有点优势,但店面极小,比现在的英凤烧饵块略大些。老板姓陈,很和善,与外文书店的国营态度相比当然亲切多了。过了些时候,老陈搬家了,还在国防路,但换了更大的店面,生意也从纯搞CD唱片,变成了兼营HIFI器材。周边也聚集了一批同行,什么承华唱片等等。再后来,店面切了一半去卖化妆品:L。。。。几年前,老陈的唱片店从一楼的黄金店面,退居二线——上楼了。楼上面积倒是大了,估计房租可能更便宜吧。几天前,去逛了下,唱片是越卖越贵了。想想也是玩HiFi的人少了,客源就那么多,片子的出货数量不会有大的增长,要维持下去只能靠提价。乌鸦一下,难说再过几年就要被迫转行了。
老陈的店,这些年变化很大,从小变大(似乎还在延安医院开过分店),由大变小,由一楼而二楼,由临街旺铺而从公众眼前消失,从一个侧面印证了唱片业的衰落。真滴是互联网毁了唱片业?
就我个人观点:未必!
早年间,电子邮件刚开始兴盛的时候,有媒体杞人忧天说电子邮件会取代普通信件,邮政业一定会在互联网大潮下被撕碎,被摧毁。事实是,到目前为止,电子邮件取代了大部分的普通信件业务,但邮政业却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而兴盛。据说,今年中国邮政每天的快递业务是1000万笔……
这是一个适者生存的时代,适应了新的变化,行业就能生存。前些年,与唱片业类似的电影电视行业,也被互联网的大量免费下载和盗版冲击得很艰难,但他们学会了适应,最近搜狐公司不是还花了好多好多“刀叻”卖了福克斯公司的大片。另一个例子是出版业,阅读方式的改变,带来的影响会更大更深,但人家至少还在打Ipad等电子阅读的主意。
唱片业的衰落,不过是太保守,以至于在互联网大潮袭来的时候忘了要学会游泳,忘了应该改变。
老陈的唱片店,我很希望能够延续下去。但只靠老客户支撑,恐怕很难延续,至少要在细分用户中更明确一些问题:互联网下载用户如何争取回来?在淘宝买唱片的,如何争取回来?今天进店的新客户有木有?
人大的一个经济学教授,在讲学时说了一句话:“在中国就要学会适应”,是互联网毁了唱片业,还是唱片业自己的传统、保守、慢,祸害了自己?唱片业在中国你适应了吗? 在中国,适应的最好方式,就是改行。 就LZ的例子来说,摧毁唱片业的不是互联网,而是高房价和低收入。互联网可以消灭流行唱片业,但演出市场得到发展。古典乐也是一样,好的录音你要听就得买,唱片公司还是有收入的,当代艺术家必须有大量的演出才能吸引粉丝买唱片,况且现在唱片并不贵。但贵的是房子,买下好的音响器材需要有地方放,除去房租开销还有有钱有时间去欣赏,现在的年轻人哪里有钱,有时间去折腾唱片,房租涨了换个地方住唱片要搬还不方便。 我倒是先从网上下专辑,听着舒服再去找找有没有进口碟,有进口碟的买一张听,没有的就凑合用电脑听 在天朝,只要是带©标志的都被互联网搞得很惨:lol 我觉得有很大影响,起码10年前我读中学的时候周围很多人会买盗版CD,也会买一些低价的正版流行音乐CD,价格大都在15~30之间,完全可以接受,另外周杰伦出新专辑的时候,学校门口的正版CD店还会排起长队
现在很难见到了,都去下MP3了 唉!!! 正解~:lol 应该说毁了流行唱片业 可是发扬光大了色情业啊!!!!! 单说古典音乐这一块的话,是不是因为现场演绎的市场没做起来?国内也就一线大城市有现场演出,到了我这样的小城市,基本都成了琴童宣传专场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