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手了香港FIM后期飞利浦母带的阿卡多:罗西尼弦乐奏鸣曲,前来汇报感受。
买了所谓的FIM公司用飞利浦原厂母带和所谓的“32BIT”技术后期的阿卡多:罗西尼弦乐奏鸣曲。单CD,收录了5首而不是6首,缺失了第二首。
收藏价值肯定几乎是0,相比飞利浦24BIT的两个版本而言。
抓轨后用R10仔细对比了下,发现FIM的音质比飞利浦24BIT蓝标版本略好,解析力提高了一些,乐手的喘气声和拿起放下乐器等微小杂音表现的更明显;结像也更立体了一些,音色和飞利浦24BIT版本差别很小。
总而言之,提升有但是不多,达不到飞利浦24BIT比起原版那种一耳朵的提升。如果你仅仅想欣赏音乐的话,那么买一张FIM的罗西尼还是可以的;如果你是CD爱好者或者收藏控的话,那么还是老老实实的去找飞利浦版本的吧... 受教了 这张音效好一点是肯定的,关键在于是不是耐听,会不会细节多了反而分散注意力,或者听久了吃力。
我还没有仔细听,但愿做得很好,不枉了200多元钱!
不要过有一点是有点戆的,明明完整曲目二张CD,他去掉一首变成一张残缺CD,想来个残缺美?维纳斯CD?
回复 3# 的帖子
估计是飞利浦的版权费太贵吧,所以不得不弄单CD以节约成本:) 楼主的帖要顶,在80下了你不少东西了 我总觉得,唱片里听到喘气、掉纸头、放乐器之类的声音是录音差的表现。尤其是古尔德,听到他在唱片中边弹边哼哼,很让人难受。 原帖由 TLR4 于 2011-8-15 22:22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我总觉得,唱片里听到喘气、掉纸头、放乐器之类的声音是录音差的表现。尤其是古尔德,听到他在唱片中边弹边哼哼,很让人难受。和录音无关,和演绎有关。 原帖由 TLR4 于 2011-8-15 22:22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我总觉得,唱片里听到喘气、掉纸头、放乐器之类的声音是录音差的表现。尤其是古尔德,听到他在唱片中边弹边哼哼,很让人难受。 录音录到了难道抹去,这么做了就叫好录音么,古尔德的录音就有这么搞的,我觉的不自然之至。
还有现场录音,都被一棍子打死了...
[ 本帖最后由 笑脸男人 于 2011-8-16 00:42 编辑 ] 要有点阿Q精神的!
听到喘气、掉纸头、放乐器、擦弦,敲击指板之类的声音,包括哼哼声时,就要把自己当作VIP里的VIP,V-V-IP!只当自己是最最重要贵宾,请得动乐队和大师到家里客厅唱堂会,近距离享受,平常音乐厅、大剧院里听不的动静和声音皆可历历入耳!
这样一想就平了!甚至还“金贵”了! 原帖由 TLR4 于 2011-8-15 22:22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我总觉得,唱片里听到喘气、掉纸头、放乐器之类的声音是录音差的表现。尤其是古尔德,听到他在唱片中边弹边哼哼,很让人难受。
赞同,特别是古尔德,那哼得真难受。带着耳机听老是以为有人站在我旁边。:Q 很多新处理过的CD都会解析提高,关键是音色是否因此变薄、牺牲掉多少老版CD的醇厚流畅感。要在基本保持老版CD的醇厚流畅感的基础上提高解析和透明度,才是成功。 古尔德的哼哼我没听过。
JAZZ 现场里有哼哼声,我倒听着还行,很自然的,没有丝毫反感。
有机会听下古尔德的哼哼,我能否接受。;P 原帖由 小白 于 2011-8-16 21:55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很多新处理过的CD都会解析提高,关键是音色是否因此变薄、牺牲掉多少老版CD的醇厚流畅感。要在基本保持老版CD的醇厚流畅感的基础上提高解析和透明度,才是成功。
非常支持。如果就是听一耳朵,也就罢了;如果是反复欣赏,醇厚流畅更重要。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