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恩斯坦的布九我第一乐章没听满10分钟就退掉了。。。他老人家还是专心搞马勒比较好。。。
牛的,买碟居然还能退。不过这也确实从一个侧面点出了马勒、布鲁克纳这两位晚期浪漫派大师的差异之处。布鲁克纳是一位虔诚的教徒,他的作品有种谦虚、质朴、从容的本质,是和马勒完全不同的。所以伯恩斯坦搞马勒很好,搞布鲁克纳,确实太过“入世”了。布鲁克纳要处理得“出世”一些。
回复 82# 的帖子
非常想听,只是白版提供的网址无法下载。[ 本帖最后由 无奈困鹤 于 2011-6-4 11:34 编辑 ]
回复 65# 的帖子
德九不精彩的版本比精彩的版本难觅,而且有多少指挥、有多少乐团就有多少版本。或许应该说,这是一部容易解读又适合演出的作品。 原帖由 小白 于 2011-6-1 12:08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今天偶尔听到包子里伯恩斯坦指挥的布鲁克纳第9交响曲,想到一个问题——布鲁克纳的交响曲那么伟大,为什么伯恩斯坦只指挥第9呢?他在SONY和DG都只录了布鲁克纳的第9。
顺便一说,伯恩斯坦指挥的布鲁克纳第9我不是 ...
布鲁诺-瓦尔特1959年指挥哥伦比亚乐团演奏的布九(SONY MYK44825)是很优秀的版本。 今年5月刊的《三联爱乐》就有一篇文章提到:马勒认为音乐的内容应该比形式重要,也就是说马勒的音乐中,内容凌驾于一切之上,这也就难怪马勒的交响(尤其是8,9)篇幅极大,内容上几乎包含了世间万物的一切··· 到我这有卖也天了。 :P 最好能上传他在sony的马勒的录音 让我对比下 :P 近日比较好奇地将SONY在1992年左右出品的伯恩斯坦的“皇家系列”(Royal Edition)里的一张老版CD,和新版包子里的同录音CD,做了一个对比。
首先,声音肯定是不同的。不仅因为压片的不同,而且更重要的是因为,两个版本的CD,虽是同一模拟录音,但却是两次remastering。“皇家系列”标着它的Remastering是由使用20比特技术制作的,制作人为Bejun Mehta,工程师为Tim Tiedemann,而2010年的这个大包子,则是由德国b-sharp录音室制作的,制作人为德国人Philipp Nedel。 整体说来,我个人觉得这次SONY新近的remastering,还是比较成功的,和1992年的老版CD相比,总体上可以做到“各有千秋”四个字。
大致特点是:1992年的老版,声音比较厚重、重心偏低沉,声音重量感好,浑厚感好,但对比起2010年的新版,透明度和中高频细腻度上略弱少许。
相应的,2010年的新版,声音重心偏高一些,中高频的通透感、细腻度,稍胜少许,不过没有1992年版的那种厚实和重量感。
两者明显是存在差异的,而这种差异,我觉得更多是各有千秋的关系。当然,如果是喜欢醇厚老派声音的人,肯定是更喜欢老版无疑。
[ 本帖最后由 小白 于 2011-6-27 22:39 编辑 ] 如果说现在的很多包子,因为根本就是把以前的菜重新炒一遍,而压片水平又没有以前的高,结果搞成声音全面输给老版,那么这个伯恩斯坦的大包子,则因为是采用了新的remastering,所以尽管压片水平可能没有以前的高,但整体上效果仍是清新细腻、可听可赏的。对于已经拥有了老版CD的人来说,再买这个包子也不会嫌完全重复,因为至少可以听到新的digital remastering。 其实最有价值的包子,我个人认为是两类:一类是翻出以前从未出过CD的资料,这种很有音乐价值,另一类是把模拟录音重新remastering出版,而不是照搬以前的remastering。后者日本人做得比较多,往往是日本人自己另行做的remastering,音效不同于之前的老版或单行本CD。
如果一个包子,里面的内容全是以前出过的,而且沿用以前的remastering,那就属于没有新意的低价值包子。当然,由于包子体积小、收藏方便、价格便宜,还是很有吸引力的。只是不同人有不同追求和讲究罢了。对我来说,特别关注的,就是前面说到的那两类包子。 白版哪天要卖这套包子,第一个要通知我哦,我立马杀到你那儿。 今天在听包子里的舒曼交响曲,觉得实在是精彩,大家有兴趣的话,跟帖,有10个人要,我就抽空把这两张CD(4部交响曲)上传。伯恩斯坦指挥舒曼这种比较浪漫派、感性化的作品,可谓如鱼得水、发挥得酣畅淋漓。
1960年的模拟录音,音质也不错。 :lol 沙发
一定要听的
[ 本帖最后由 笑脸男人 于 2011-6-29 22:33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