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kpkp 发表于 2011-5-6 09:39:05

XX在别处 (ZZ)

厦门,歌剧不毛之地,郑老太太把一部已经被时代淘汰的中文版《茶花女》翻了出来,结束了厦门历史上没有舞台版歌剧的历史。
    制作基本谈不上,就是把现有的舞台资源整合了一下。中文版我向来比较抵触,第一天听了就是各种难受,但到第二天,开始习惯性接受。真正让我觉得感动的就是郑小瑛老太太,那音乐整得确实很像样,融会贯通,扣人心弦,哪让哪抻都很妥当,虽然厦门爱乐的响动不够美艳,但音乐确实还比较有听头,起码不会出现把台上演员拖死的场面,比某某某强多了。

    平心而论,厦门这个《茶花女》基本还是自娱自乐的成分比较多,小作坊式的歌剧制作,让我想到了欧洲那些村儿级歌剧院,小场子,小规模,很热闹,很欢乐,也特有凝聚力,看了不叫人烦,如果真正耐心去听的话甚至还会为这个近乎“草台班子”的制作而感动,而且最关键的是,成本比较低。

    好多景儿都是从中央歌剧院借来的,这多亏了堂堂天朝级的中央歌剧院,常年不干正经事,一部像样的歌剧演不出来,演出来的让人看了不是想哭,就是想死。如今,人家在复兴之路上一条道往死里走,打着年入过亿的旗号,背负着俞最强晋升没文化部部长的梦想,披荆斩棘,高歌猛进,办公室背后写着四个大字:登峰造极。要我看应该是:等疯造疾。

    最该演歌剧的地方不好好演歌剧,倒是人家郑老太太在厦门一个民办高校的音乐厅里唱起了其乐融融大戏。其用心之程度,让天朝歌剧院可以一直汗颜到“十二五”结束,届时俞最强当了部级干部,回望着主政歌剧院的辉煌岁月,《复兴之路》500唱,年入过亿,原创歌剧无数,经典歌剧不断翻新,在体育馆唱了方言版本的《燕么虎子》。据说中央歌剧院打算弄《唐好色》和《护城河的黄金》,计划是今年,但成型有可能是明年,但复兴之路上的艰苦人物估计要让这些计划一拖再拖。其实中央歌剧院把不正经的事干了,很大程度上分担了国家大剧院的政治任务,我觉得也好,要糟践就紧着一边糟践。

生活在别处的还有芭蕉,明明是一个给芭蕾舞伴奏的乐团,却萌生了一颗演交响乐的勃勃雄心。火鸟不算什么,彼得鲁什卡才是芭蕉饮食男女们生涯超限战,然而却定格了自己的新标准。有了这点标准,才有了拉完而没死的星期六,左手的伴奏足够精确,但拉完而没死却多少又让我想起了去年9月的马勒五,能做的都做了,但还是显露了力不从心的痕迹。有物理问题,也有心理问题,一个王晨醒盘活了整个铜管,新来的巴松给木管在低音区找到了坚强的支点,于是管乐群一场比一场自信,小提琴这边需要一个灵魂人物,以此帮助芭蕉在未来更上层楼。


   演芭蕾舞的乐队演交响乐,该演交响乐的乐团却迟迟不给劲,北交好似隐退,国交则顽疾不改。前者我没什么感情,后者则是我眼睁睁地看着走到今天的地步。两个交字辈儿的乐队在过去的十年输给了一个叫爱乐的新军。没错,爱乐的成长有所谓的“原罪”的成分,但十年也够抹平往日的恩怨,上周收到了爱乐去年印刷的大厚本图册,有余拉扬打扑克、抽雪茄的经典镜头,最后面印上了乐团过去十年演出过的所有曲目列表,以及所为这个乐团效力过的音乐家和工作人员。这忽然让我想起了只有自重的人才能被尊重的道理。米卢的戏词儿说得是,态度决定一切。抑或凯歌版《霸王别姬》里的念白,人得自个儿成全自个儿。



   其实,生活在别处的包括本人在内,明明是个横跨证券、影视2业的自由人士,却被带进了音乐这个小圈子,一年来交友无数,国内各个古典音乐势力该勾结的基本都勾结上了,在众多人中除了专业音乐人士外,发现和本人一样生活在别处的人物不计其数,学电脑、搞IT、造汽车、种麦子、摆弄元素周期表、念史学、文学、政治学和MBA的,都跑到这个小圈子里来驰骋,党国的精英是不是都在里面儿我不好说,还有跟我差不离儿大的,经过风雨、见过世面的80厚学成归来,或者即将学成归来的疼志,摩拳擦掌等着进入这个领域,反正觉得天朝的音乐事业有以上这些的人参与,心理各种充满期望和期待。

woowow 发表于 2011-5-12 18:23:47

文化部 教育部 广电局 啧啧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XX在别处 (ZZ)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