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ansFox 发表于 2011-1-20 14:38:06

问几个关于贝多芬钢奏的弱弱的问题……

1-
我发现一般来讲,旋律性较好的音乐(就是那种一听就觉得好听、甚至听两遍就能哼出调子的音乐)都不怎么耐听的样子。我甚至觉得那些所谓“耐听”的曲目,之所以能够百听不厌,事实上是因为曲式复杂些、主题句比较多而散(而又并非无调性那样让大多数人厌恶)。

那么问题来了,我不清楚像贝钢奏里面旋律性非常好的(比如“悲怆”的几个乐章、“月光”的第一乐章)是否也不够耐听?
我现在可以把第1号钢奏每天重复听好几遍。但是我就不敢这么听“悲怆”,生怕如此听“悲怆”会导致我还没到老年就对其腻味了……

抑或是,即使听“悲怆”听2000遍也仍然不会腻?

==================

2-
看到有的地方把第12号称为“葬礼奏鸣曲”,这种不是公认的标题吧?
==================

3-
钢琴奏鸣曲这种体裁是很随意的吗?为什么乐章数目从2到4不等、差别如此巨大?
像交响曲里面貌似3乐章的很少,貌似是因为早期乐章数没有形成固定形式。2乐章的更少了,好像还都是因为没写完……

==================

4-
据说贝多芬很多作品是他自己编的号,为什么No.16、No.17、No.18都编在Op.31?而不是编成Op.31、Op.32、Op.33?
这是否意味着这三首作品内含一定关系?
(类似的还有No.9、No.10都编在Op.14等等)

TitansFox 发表于 2011-1-20 14:48:24

另外,是否能推荐一点贝钢奏里面除了常见的那几个带标题的其它相对较好听的曲目?就是那种听几遍就会觉得有些喜欢,而不需要听几十遍上百遍才能找到感觉的。

我暂时觉得第12号和第30号还可以,准备拿出来集中听,但是全部听一遍来找的话,这个量实在有点大了……

小白 发表于 2011-1-20 20:31:30

每个人的感受是不同的。我最早喜欢上的是“悲怆”和“月光”,很多人都是如此,但现在我早已基本不听这两首了。但我发觉“黎明”Waldstein却又是百听不厌的。还有最后几首,也是很经听的。个人还比较喜欢Tempest、告别、热情等几首。

至于几个乐章,是服从作曲家构思的,没有法律规定。写几个乐章都不违法。

编在一个作品号的作品,往往是一起写的、或在一个时期内写成的。有没有内在联系性呢?至少从时间线来看是有的。

kakutani 发表于 2011-1-20 22:35:21

奏鸣曲既有体裁意义,又有曲式意义。原则上钢琴作品只要第一乐章是奏鸣曲式,作曲家都可以命名为钢琴奏鸣曲。不过在不同时期有一些相对固定的格式。
两乐章交响曲比较著名的比如马勒第八,如果不算舒伯特的未完成的话。马勒之后的交响曲乐章数目似乎花样更多了,单乐章的也有,比如王西麟的第四交响曲,只不过我们平常听得少。

原帖由 TitansFox 于 2011-1-20 14:38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1-
我发现一般来讲,旋律性较好的音乐(就是那种一听就觉得好听、甚至听两遍就能哼出调子的音乐)都不怎么耐听的样子。我甚至觉得那些所谓“耐听”的曲目,之所以能够百听不厌,事实上是因为曲式复杂些、主题句比较 ...

aigangqin 发表于 2011-1-20 23:22:49

op.2-3(各个乐章都好听),op.81(告别),op.109(很妩媚的一首),op.111(地狱与天堂)

豚鼠君 发表于 2011-1-22 14:19:27

op.111 钢琴奏鸣曲到这份上真的到顶了

drizztxp 发表于 2011-1-28 15:45:20

学习:)

Lento 发表于 2011-2-11 14:34:34

31号也不错的
贝多芬的一般听不太腻,莫扎特倒是挺多了挺受不了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问几个关于贝多芬钢奏的弱弱的问题……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