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下不同的《6首无伴奏大提琴组曲》及赏析~~~~
《6首无伴奏大提琴组曲》是巴赫留给后人的一伟大的遗产,是无伴奏乐曲中最早闻名于世的典范,在音乐结构、艺术魅力和思想深度上都举世无双。但是这一杰作却险些被遗漏,不过万幸的是,在1899年(有的版本是1901年 管它了呢~~),一个14岁的少年在一家旧书店发现了它,这也使得后人有幸一闻。这个少年就是日后成为“大提琴之父”——卡萨尔斯:victory:巴赫的《6首无伴奏大提琴组曲》是一部庞大的作品,六组三十六首作品按照当时流行的法国风格组曲所组成。每首组曲在曲式上包含6个快慢不同的乐章。即每首都是有一首前奏曲和6首古舞曲组成(非常6+1:lol )。
BWV 1007,G大调第一无伴奏大提琴组曲
Prelude 前奏曲
Allemande 阿勒曼德舞曲
Courante 库郎舞曲
Sarabande 萨拉邦德舞曲
Menute 1&2 小步舞曲
Gigue 吉格舞曲
BWV 1009 ,C大调第三无伴奏大提琴组曲
Prelude 前奏曲
Allemande 阿勒曼德舞曲
Courante 库郎舞曲
Sarabande 萨拉邦德舞曲
Bourrée 1&2 奥伏涅民间舞曲
Gigue 吉格舞曲
BWV 1011, c小调第五无伴奏大提琴组曲
Prelude 前奏曲
Allemande 阿勒曼德舞曲
Courante 库郎舞曲
Sarabande 萨拉邦德舞曲
Gavotte 1&2 加伏特舞曲
Gigue 吉格舞曲
BWV 1008, d小调第二无伴奏大提琴组曲
Prelude 前奏曲
Allemande 阿勒曼德舞曲
Courante 库郎舞曲
Sarabande 萨拉邦德舞曲
Menuet 1&2 小步舞曲
Gigue 吉格舞曲
BWV 1010, 降E大调第四无伴奏大提琴组曲
Prelude 前奏曲
Allemande 阿勒曼德舞曲
Courante 库郎舞曲
Sarabande 萨拉邦德舞曲
Bourrée 1&2 奥伏涅民间舞曲
Gigue 吉格舞曲
BWV 1012, d小调第六无伴奏大提琴组曲
Prelude 前奏曲
Allemande 阿勒曼德舞曲
Courante 库郎舞曲
Sarabande 萨拉邦德舞曲
Gavotte 1&2 加伏特舞曲
Gigue 吉格舞曲
是不是很庞大,全部42首曲子都是有巴赫的妻子手抄完成(贤妻啊~~~)。不过因为谱子上没有任何的速度表情标记,也就导致了此组曲的版本众多,因为每个乐手都有其自己的理解和诠释:D 。
罗斯特罗波维奇这样说过“这六个组曲的声调色彩,G大调是明亮的色彩;D小调是悲伤而强烈的;C大调是灿烂的;降E大调是庄严、带着不透明浓度的;C小调是一种暗而强烈的颜色;D大调是辉煌的调性,如一束阳光般眩目耀眼”
下面就介绍一些比较有名的大师版本~~~~~
一个介绍的当然是开山鼻祖卡萨尔斯的版本CD:EMI 7243 5 66215 2 7
老卡吞云吐雾的样子很迷人啊
这大概是最权威的版本之一了吧,可惜老卡生人太早,他那是的录音质量还很不完善。毕竟是三四十年代嘛。不过这张98年的从78转由Keith Hardwick转录的版本,声音清晰,悠长,深厚。不可错过!!
长期来,卡萨尔斯的这套录音已被公认为为这个作品的里程碑式的权威演绎。他的这一成就来自他对这部巴赫巨著的长达几十年的精心研读和作品精髓的发掘。据他自述,从13岁时他在一家旧书店发现这套作品的乐谱开始,他在这套作品上每天研读练功12年,到25岁才鼓起勇气第一次公开演奏其中的一部全曲。又过了35 年,才在录音公司的长期不断催促之下答应录制这套作品,使我们今日能得以领略一代大师对这套作品的解读。
http://www.verycd.com/topics/138129/
继续介绍一张罗斯特罗波维奇的版本
封面很经典哦~~
罗斯特罗波维奇从15岁开始学习此组曲,直到63岁才彻底的完成了整部做品的录音(此前他曾经录过两次,不过他本人并不满意,可见此组曲的难度之大和大师的精益求精~~)。我觉得他的版本雍容大气,在整体的把握上要好于细节之处。而且其个人特色比较浓重,起伏升降比较明朗,激情洋溢。此专辑被“企鹅”评委3星。
斯拉瓦(他的小名)不仅是伟大的大提琴演奏家,还是钢琴家和指挥家。并且担任着国家交响乐团总监的职位。不过大师在07年4月逝世,普京说“这是俄国文化的巨大损失”:'(
听听slava的作品,顺便缅怀一下大师~~~
http://www.verycd.com/topics/33969/
终于出现一个东方面孔 YO-YOMA
尽显东方古典美~~~~
马友友出生于巴黎,4岁开始由父亲启蒙学习大提琴,之后便投入提琴大师琼斯-舒尔兹(Janos Scholz)门下;1962年进入茱莉亚音乐院受教于罗斯教授(Leonard Rose);1978年即获颁享誉全球的艾维-费雪奖(Avery Fisher Prize),并毕业于哈佛大学;1991年由哈佛大学授予其荣誉博士学位。”客观地说:中国爱乐人总喜欢以马友友来作为一种中国人的骄傲,但准确来说,他并非拥有中国国籍。但是,马友友拥有东方人的特质:我们可以时刻在马友友的音乐中感觉到来自古朴东方传统气质——优雅,含蓄,儒雅,却不失幽默风趣。马友友的大无我认为是非常优秀的,尽管缺乏一点力度。
他的演绎流畅、谦虚、笃实、温厚、和善,浪漫、优雅而不过分:$ 。他的第一组曲特别出色,富于想象力和生命活力。马友友主要用三把琴:第一把是由富尼埃借来使用多年的Goffriller琴,制作于1772年;第二把是Montagnana琴;第三把,是杜普蕾的Strad琴,制作于1712年。他说最喜欢Strad琴:“Strad琴是我所用的乐器当中反应最迅速的。任何加诸该乐器上的指力所反射出来的音色都是那么的美丽,甚至比我想象中的还要美丽。”
http://www.verycd.com/topics/33540/
下面上个法兰西的骄傲————皮埃尔·富尼埃ARCHIV 449711-2 GOR2
法国的托特里耶,还有纳瓦拉,詹德隆,富尼埃被称为法国四骑士。法国四骑士对巴赫大无的贡献是很大的,尤其是富尼埃,他是大提琴优雅,浪漫的象征~~~
他的速度并不突出,但技术非常完善,他在弓法的运用上特别是他的右手,可以说是超一流的。他的风格永远都是高贵,人文,谦逊而儒雅的。富尼埃有着一流的艺术感觉,演奏优雅,和谐,明亮,流畅,细腻而富抒情性。富尼埃的演绎可以说已经上升到生活哲学的高度。富尼埃使用的是GOFFRILLER大提琴(1722年),这把GOFFRILLER在富过世后,移主马友友。:D
富尼埃的录音录于60年代初,大师接近60岁时。这时,立体声录音技术早已成熟。那是个大师录音杰作不断涌现的年代。富尼埃在录制了这个录音之后的年代中,巴赫这套作品逐渐变成了他的演出曲目中的焦点。在1974年,也就是卡萨尔斯死后的第二年,富尼埃应邀到法国南部的普拉德斯(Prades)在卡萨尔斯创立的年度音乐节上演奏这套巴赫组曲。那天在普拉德斯城外的圣米切德卡萨教堂内坐满了听众。他们深深地被富尼埃追思卡萨尔斯的演奏打动。在全曲结束时,没有鼓掌,而是全部听众在寂静中肃立。
大师60年代的录音, 也是他最负盛名的一版
http://www.verycd.com/topics/238583/
法国四骑士中的另一猛将————詹德隆
毛利斯·詹德隆(1920--1990 ),法国大提琴家、指挥家。1920年12月26日出生于法国尼斯,1990年8月20 日在法国逝世。詹德隆在尼斯与巴黎音乐学院接受音乐教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独奏家身份在欧美旅行演出, 获得广泛好评。1945年首度在伦敦演出普罗科菲耶夫大提琴协奏曲。詹德隆经常在法国和德国举办大师班。1970 年任巴黎国立音乐学院教授。1971年到1972年担任伯恩茅斯交响乐团助理指挥。
这个版本是比较低调的,相比上者要朴素很多,整体布局也比较均衡,属于比较扎实耐听的类型。总的来说,詹德隆水准属于一流高手之列。但也有人说他的大无内涵不够深刻,见仁见智了。:lol
http://www.verycd.com/topics/135013/
最好的放到最后—————斯塔克92年RCA版
这是我目前最喜欢的版本。虔诚的斯塔克先后五次演录这一伟大作品,而92年RCA版更是斯塔克的巅峰之作,体现了一位伟大的艺术家对另一伟人巴赫的无限敬意,并获得了格莱美大奖。对艺术的美的无限追求和不懈努力和超越,使得他的演绎一次次地接近真理……这个第五次伟大录音,丰富的细节,清晰的层次感,精确无误的弓法,都是史塔克这位年事已高的艺术家对巴赫作品的一生总结和心灵告白。美妙绝伦的琴声中,充满了两位老人对生命的无比热爱和不屈不挠的刚毅.如果只能选一套,我就选这套。
http://www.verycd.com/topics/52772/ disc1
http://www.verycd.com/topics/65831/ disc2
长出一口气,终于写完了~~~~~~~~~~~~~~~~~~~~~~~~~~~~~~~~~~·
其实六首无伴奏大提琴组曲版本是在是众多,其中不乏精品,大家慢慢欣赏吧~~~:lol
[ 本帖最后由 zsmzsm 于 2009-5-13 17:24 编辑 ] 自己先顶一下:lol 好文!!
我手上有fournier和casals的版本,相对更喜欢fournier的儒雅。 今天晚上睡时又听了遍老卡的 虽然底噪有点大 但绝对是R2D4 lz辛苦了!! 帮你顶两张图
第一张是头版的emi老参考,casals确实是苍劲古朴,大气豪放,相比我更喜欢更细腻的fournier,第二张这个系列不是头版的,是当时一批老录音的数码版。
回复 6# 的帖子
帮俺带一套?:loveliness: 原帖由 離開 于 2009-5-15 01:56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帮俺带一套?:loveliness:
嘿嘿,朋友啊~~~上次带的cd,内页内容你还没上哦~~~有空搞一下啦~~~
下次回来真的不知道什么时候,到时候看吧~~ 发觉不少高手都对fournier版情有独钟 我只听过斯塔克的,惭愧:$ 大无是我最喜欢的的了
史塔克水星版本,马友友版本,罗斯特罗波维奇,都听过很多遍了。卡萨尓斯拿索斯版本CD也偶尔拿出来听(不知和EMI版本是否同一录音)。
史塔克的如磐石,马友友的如流水,卡萨尓斯的如苍松——我最喜欢的还是卡萨尓斯的版本,虽然录音是最差的,但是聆听的时候仿佛每个细胞都能被老卡的力量所感染。
有机会要听更多的版本。 马友友的版本很有争议,个人认为似乎过于华丽,感觉作秀的成分大了点,没有客观表现出作品的深刻内涵 再加一张Starker的水星版,可能演绎上没有RCA版这么经典与全面,但录音效果极佳,不失为录音与演绎最为平衡的版本。 比而斯马 SONY 很经典的名曲,一直都很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