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冠军到大师——肖邦国际钢琴比赛折桂之后
第一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举行于1927年,获得第一名的是当时年方20的苏联的选手列夫•奥波林(Lev Oborin),他是以无可争议的成绩夺得冠军的。他留下的录音不多,飞利浦唱片公司出版他和大卫•奥依斯特拉赫合作的贝多芬小提琴奏鸣曲全集是他著名的录音。第二届比赛举行于1932年。这届比赛的第一名也是前苏联人,名叫乌宁斯基(Alexandre Uninsky)他同时还获得了“玛祖卡特别奖”。乌宁斯基的录音也不多,飞利浦曾出版过他演奏肖邦《玛祖卡》的 “小双张”,从演奏风格上看也偏重于稳重工整一路。
1937年举行的第三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中,获第一名的仍然是前苏联人,他是1913年出生的扎克 (Yakov Zak),他同时还获得了这次比赛的“玛祖卡特别奖”。现在很难见到他的录音,DG“画廊系列”早年有一张他与别人合作的钢琴三重奏。
前三届比赛的冠军尽管全由苏联人囊括,但并未引起非议。这固然因为波兰还未沦为苏联附庸、还是个独立的国家,但最重要的是评委能坚持自己的美学理念、有独立的人格。事实上,这几位获奖者日后都成了一代宗师,也证明了这些评委们确有慧眼。此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战火遍及全欧。所以第四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就一直拖延到12年之后。
第四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于1949年举行,这届比赛由波兰的车尔尼•斯特凡斯卡(Halina Czerny-Stefanska)和前苏联的达维多维奇(Bella Davidovitch)两位女选手获并列第一名。 前者曾来中国演出过,在这次比赛中除获并列第一名外,还获得了玛祖卡特别奖。捷克的 Supraphon、英国的Pearl都为她出过专辑。傅聪留学波兰时就曾随她学艺。达维多维奇直到 1982年近50岁时移居美国后才重新一鸣惊人,并在DG和飞利浦公司留下了不少唱片。获得这届比赛第二名的,还是一位女性钢琴家,她是波兰的海塞•布科芙斯卡(Hesse-Bukowska)。1980年她曾到中国作过访问演出。
1955年举行的第五届比赛的获奖者,也许是历届比赛中最为我们的乐迷所熟悉的,先看看前三名的获奖名单: 第一名:哈拉谢维奇(Adam Hazasiewioz) 、第二名,阿殊肯纳齐(Vladimir Ashkenazy) 、第三名,傅聪(Fou Ts’Ong)。当年击败阿殊肯纳齐而夺冠的那位哈拉谢维奇是个波兰人,飞利浦的“小双张”系列也出版了他的《夜曲和前奏曲》和《波兰舞曲与圆舞曲》。获得第二名的阿殊肯纳齐次年又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伊丽莎白女王钢琴比赛中夺魁,1962年参加第二届柴科夫斯基国际钢琴比赛,结果和英国的奥格登(John Ogdon)同获首奖。傅聪除了获得这届比赛的第三名外还夺得了玛祖卡演奏特别奖,这是中国人首次在这个比赛中进入前三名,也使他能够进入华沙国立音乐学院深造。该届比赛还有一位未得名次的瑞士籍的匈牙利钢琴家,瓦萨利(Tamas Vasary),他在当今国际乐坛上却颇为活跃,DG公司为他录制了很多唱片。
1960年举行的第六届比赛,成就了夺得冠军的意大利人波里尼(Maurizio Pollini)钢琴演奏大师之路。获第二名的叫Irina Zaritskaya,是位前苏联人,第三名叫Achot-Haroutounian,是名伊朗人,他们至今在国际乐坛亡都难见踪影,中国的李名强在这届比赛中获得了第四名。波里尼师从米开朗杰里,参加比赛是年方18是众多选手中最年轻的— 个,当时的首席评委鲁宾斯坦对他赞赏备至。与阿殊肯纳齐的高产相比,波里尼的录音则显得很精,从没有大套的全集,对录音极为慎重。
1965年举行了第七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获得第一名的是当今享誉乐坛的阿根廷女钢琴家阿格丽姬 (Martha Argerich)。自幼学琴,师从多是名门:古尔达、李帕蒂夫人、马格罗夫、阿殊肯纳齐、米开朗杰里等都曾是她的老师。早在1957年她还获得过布索尼和日内瓦国际钢琴比赛—等奖。阿格里奇、鲁普、傅聪三人私交甚好。这届比赛获第二名的是巴西的莫雷拉•利马(Arthun Moreira Lina),他还在1970年举行的第四届柴科夫斯基钢琴比赛中获得第三名。
第八届比赛于1970年举行,获第—名的是美国的奥尔森(Garrick Ohlsson),这是美国人在这项比赛中第—次取得这样好的名次。在这次比赛中得奖后,他先后和奥曼迪、小泽征尔等合作在欧美各地演出。EMI出版过他演奏肖邦《夜曲和前奏曲》、《波兰舞曲和幻想曲》两张专辑。获得这次比赛第二名的是日本人内田光子(Mitsuko Uchida),她为飞利浦唱片公司录了许多唱片,其中以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全集最得好评。
第九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在1975年举行,冠军得主是波兰的钢琴家齐默尔曼(Krystian Zimerman)。这是波兰人在哈拉谢维奇之后相隔了20年才再次在这个固定在华沙举行的比赛中夺得第—名,时年18岁,颇得“欧洲音乐总监”卡拉扬的赏识。获得这次比赛第二、第三名的是两位前苏联人,名字叫Dina Jokkie和Tatana Fiedkina,至今默默无闻。
第十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在1980年举行。这是—次大爆新闻的比赛。首先是这届比赛的第一名由一位叫邓泰新(Dang Thai Son)的越南人获得。这是亚洲人第一次夺得这项桂冠。日本的JVC唱片公司为他出了多张肖邦作品的唱片,但国内难得—见。不过近年“深圳先科”和 “普罗艺术”都分以别引进版权方式出版了他的多张肖邦作品录音。获第二、第三名的都是前苏联人,他们至今都未闻有多大作为。较比赛更大的一个新闻是有一位选手在第一轮比赛中即遭淘汰,但却又因此而一炮打红,成为这届赛事的“炸子鸡”,他就是前南斯拉夫的波哥雷利奇(Ivo Pogorelich)。其早年留学苏联,曾获蒙特利尔国际钢琴比赛一等奖,赛前有不少评论家看好他。但比赛中,有些评委却认为他的演奏不符合肖邦风格,而使他在第一轮比赛中便遭淘汰。马格罗夫和阿格丽奇为其愤然退出评审组。波哥雷利奇的录音大部分在DG,以拉威尔的《夜之幽灵》最为著名,我个人却认为他的斯卡拉蒂键盘奏鸣曲颇为出色。
今天回过头来冷静地重新听听他们的录音,其实邓泰新的演奏也确实不差。他不仅技巧娴熟,对肖邦音乐中的独特节奏也有相当强的感悟力,只是个人风格不算明显。反观波哥雷利奇,虽然个性魅力十足,但过于极端,无法像前辈大师如霍洛维兹那样拿捏准确、在人们接受的边缘上自由舞蹈。因此至今仍只是个另类演奏家,无法与大师比肩。可见评委当年把他提前淘汰出局也并无徇私之嫌。
1985年举行的第十一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中,冠军得主是前苏联的布宁(Stanis Lav Bunin),他同时还获得了“波兰舞曲”和“协奏曲”特别奖。DG和JVC也都为他出了不少唱片,但严格来说,仍未有得到较高评价的演奏。二十年弹指一挥间,如今 DG目录上已再难找到布宁的录音,他的名字也几乎被人遗忘。
1990年举行的第十二届比赛。这次赛事没有出现令人耀眼的新星,却开了另—个先例,就是比赛结果也许因为没有—人令评委们满意,致使冠军空缺。获得第二名的是美国人肯纳(Kevin Kenner),他同时还获得了这次比赛的“波兰舞曲特别奖”。获第三名的是日本的恒山(Yukio Yokoyama)。
1995年举行的第十三届比赛同样由于参赛者水平原因出现头名空缺。第二名由法国的菲利浦•丘西亚诺(Philippe Giusiano)和俄罗斯的阿列克谢•苏尔塔诺夫(Alexei Sultanov)并列获得。美国的盖布莉叶拉•蒙泰罗(Gabriela Montero)夺得第三名。而当年的“玛祖卡”、“波兰舞曲”和“协奏曲”特别奖也全部空缺。
连续两届比赛出现头奖空缺或许令人感到意外,其实只要我们回顾一下近十多年来的国际乐坛就会发现,小提琴有美岛莉、莎汉姆、张莎拉、哈恩……“神童”、“新秀”如雨后春笋。但在钢琴演奏方面无论是大赛还是音乐会都未涌现出能够令人眼前一亮的人物。这样,肖邦国际钢琴比赛无法评出冠军得奖者也在情理之中了。
首奖空缺的窘境终于在2000年的第十四届比赛被打破,中国人李云迪在比赛中拿了冠军,第二名是阿根廷女钢琴家费莉特尔(Ingrid Fliter),第三名获得者、俄罗斯人科波林(Alexander Kobrin)在5年后的第9届凡•克莱本国际钢琴比赛上终于如愿以尝一圆冠军梦。另一位中国参赛者陈萨夺得了第四名。在参加此次比赛之前李云迪已在匈牙利的李斯特钢琴比赛上拿过第3名,技术表现稳定。如今签约DG旗下。
第十五届比赛举行于2005年10月,波兰人拉法尔•布莱哈奇(Rafal Blechacz)技压群雄夺得桂冠,这是自1975年齐默曼之后再次由波兰人赢得这项荣誉。他在比赛中还囊括了最佳玛祖卡、最佳波兰舞曲和最佳协奏曲三个特别奖。布莱哈奇如今也已签约DG,唱片反响颇佳。该次赛事第二名空缺,第三名由韩国的林东海(Dong Hyek Lim)、林东闵(Dong Min Lim)兄弟获得,林东海早在2004年就由EMI出版了一张《肖邦钢琴选集》,中国也有30多人参赛,但只有香港的李嘉龄挤身第六名。 PS:Rafal Blechacz日版RCA的2张肖邦比赛实况非常好,是近年来难得的值得购买的肖邦唱片。 en,尤其值得一提的是ylj中曾经多次出现,报价rmb 20元/张,相当值得收:D 文化年的时候这哥们还来上海音乐学院演出过,由波兰使馆文化处组织,演出相当精彩,记忆犹新。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