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刊登音乐旧文之三: 小提琴奏鸣曲漫谈之勃拉姆斯篇
前言: "小提琴奏鸣曲漫谈"是我大约1994年前后的作品,最早发表在<音响世界>上,文章很长,分为"莫扎特,贝多芬篇","舒伯特,舒曼篇","法国篇","勃拉姆斯篇". 这里是其中最后的一部分"勃拉姆斯篇".文章的第一部分"莫扎特,贝多芬篇"在这里: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2a0430010009sk.html
勃拉姆斯篇
众说纷坛的勃拉姆斯
在音乐界,被一致被公认为大师,毫无异议的作曲家很少。帕勒斯特里纳、巴赫、亨德尔、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舒曼、萧邦就是这样的伟人。几乎没有人敢出言诋毁这些古典大师。除此之外,绝大多数作曲家们都不能盖棺论定。对李斯特、帕格尼尼,人们的看法就大相径庭。有人认为李斯特的交响诗和大多数钢琴作品都不值一听,也有人把他奉如神明。帕格尼尼的小提琴协奏曲价值究竟如何? 意见也不统一。对晚期浪漫派作曲象如布鲁克纳、马勒、里查-斯特劳斯,人们更是议论纷纷,拥护者们把他们的作品与贝多芬相提并论,反对者则斥之为虚张声势、哗众取宠。门德尔松被许多人讥为“浅薄”,柴科夫斯基算是最受欢迎的作曲家之一吧,讨厌他的也大有人在,有的还是音乐界的权威人士。至于德彪西的印象派,一味风花雪月、玩弄虚无缥缈的所谓“意境”,无视现实生活,用我们过去的观念来看肯定属于反动音乐。本世纪的先锋派作曲家们更不用说了,对他们如何评价恐怕是个永远说不清、道不明的难题!
勃拉姆斯既然有幸与巴赫、贝多芬那样一致被公认的大师并列“3B”,应该是毫无异议的大师吧? 事实却并非如此。在笔者印象中,不喜欢勃拉姆斯音乐的绝非少数,尤其是女性乐迷,似乎没有对他的音乐着迷的。“旋律艰涩、过于严峻、晦涩、格调阴郁”是人们批评他时最常用的词忙。同行中,把他捧上天去的固然也有,毫不留情讥讽嘲笑他的也向来不少。他的宿敌瓦格纳且不去说他,柴科夫斯基就认为勃拉姆新“没有半点才气”,英国作曲家布里顿竟然说:每次演奏完勃拉姆斯的曲子,他都觉得这音乐比他原来想象的还糟糕。对喜欢勃拉姆斯的乐迷(如笔者)来说,这种想法真是奇怪!
作为一个忠实的勃拉姆斯迷,我倒觉得,瓦格纳、柴科夫斯基的音乐虽不乏动人之处,总的来说却远不如勃拉姆斯。看来,他们三个的音乐性格趣味正属相反的类型,怪不得要彼此相轻了! 不过,我也不是勃拉姆斯的盲目崇拜者,比如,我承认,他的一些作品中确实存在着旋律不够流畅自然、心态过于阴暗、气氛过于严俊孤高、不易亲近的特点。讨厌他的人可能要说:这是“缺点”,而不是“特点”,然而,在喜欢他的人看来,这些特质可能正是最令他们心动的地方呢。
[ 本帖最后由 小白 于 2008-8-5 17:00 编辑 ] 勃拉姆斯的柔情时刻
如果你天性与勃拉姆斯不合,觉得他的音乐怎么听都昧道不对,那不妨试试他的三首小提琴奏鸣曲。这或许是勃拉姆斯最充满柔情、最容易接近的作品了,我无法想象,任何人在听了第一小提琴奏鸣曲(作品78)开头的一段乐句后,还能无动于衷。多么亲密、优雅、直入心灵深处。仿佛灵魂的对话,魅力远远超出了其旋律本身。这首奏鸣曲的三个乐章在主题素材上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使整首作品浑然一体。出现在第一乐章开始处的带附点的三个同音反复如同“固定乐思”一般,贯穿在每一乐章中。第二乐章“柔板”是一首散发着浪漫温馨气息的美妙歌曲,它的主题在回旋曲式的第三乐章中作为插部再次出现。第三乐章中钢琴部分连绵不断的八分音符隐喻着淌落的雨滴,它的主题是在勃拉姆斯的一首歌曲“雨之歌”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歌词写道:“唤醒我的童年和梦想吧,雨呵,忆起我那些旧时的老歌。”读到这些诗句,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整部作品流露的,是浓浓的怀旧之情! 听着它,我也总是不免回想起过去的某些美好时光,帐惘不已。这真是一首无比动人的杰作! 在我的记忆中,勃拉姆斯从来没有象这样可亲可近过。
第二小提琴奏鸣曲(作品100)或许不象第一首那么惹人怀旧,但抒情意味一点不减。写这部作品时,勃拉姆斯正在瑞士风景胜地疗养,大自然的美好风光使他心中充满了甜蜜欢愉,从他笔尖流淌出的音乐当然也不象其它作品那么严峻了。第二乐章的结构非常奇特,静谧和活跃两种情绪交替出现,仿佛是慢板和谐谴曲的混合体,却又衔接转折得天衣无缝,不露生硬的痕迹。第三乐章“优雅的小快板(类似行板)”曲如其名,流畅自然,透出优雅的风度,速度并不快。这样,整首作品竟没有真正的快板! 由此可见,勃拉姆斯在写作此曲时,心中肯定洒满了阳光,没有一点阴云。
第三小提琴奏鸣曲(作品108)不同于前两首,由四个乐章组成,规模更大,戏剧力量也最强。有着极高艺术鉴赏力的克拉拉·舒曼对它赞不绝口。她在给勃拉姆斯的信中写道:“你给了我一首多么美丽的作品啊! 我特别喜欢第三乐章,就象一个美丽的女孩在和情人嬉戏,突然,一阵激情闪过…”我怀疑克拉拉写这封信时是否真正理解了这部作品。因为这里固然也有可用“美丽”形容的片断,但总的来说,它的情绪要比前两首奏鸣曲复杂,力度对比更大,色调也略为阴暗(是唯一的一首小调)。
除了克拉拉·舒曼大加赞赏的第三乐章外,第二乐章“柔板”也以其纯朴而深情见长,犹如一首气息悠长的艺术歌曲。末乐章“激动的急板”则是一个辉煌的结尾,与前两首小提琴奏鸣曲迥然不同。然而,这绝不是单纯炫技性的快速演奏,勃拉姆斯的印记深深地烙在每一个乐句上。在勃拉姆斯的作品中(进一步说,在所有音乐大师的作品中),我们永远找不到任何没有音乐内涵的炫技!
[ 本帖最后由 小白 于 2008-8-5 14:50 编辑 ] 版本纵横
勃拉姆斯这三首小提琴奏鸣曲加起来长度正好凑满一张CD。因此唱片公司大都在一张CD里收全三曲,取名为“全集”。粗略地统计了一下,市场上曾经出现过的版本已有不少。最新的是DG的杜梅、皮瑞斯(435800—2)和DECCA的阿莫亚尔(海飞兹的学生)、罗杰(430555—2),前几年则有克莱莫、阿伐纳希耶夫(DG 423619—2)和斯特恩、布朗夫曼(SONY SK53107)。帕尔曼录过两版,钢琴家分别是阿什克纳齐(EMI CDC7474032)及巴伦伯伊姆(SONY SK45819)。前辈大师的全集版本似乎其见过一种,即格鲁米欧为飞利浦录制的版本(426093—2)。近来它又被重版,收在中价系列SOLO中。
另外还有几种不全的版本,倒是很值得一提。如前辈德国大师阿道夫·布希和他的女婿钢琴大师塞尔金的版本只有第一、第二两首(EMI CDH7644952),海菲兹与天才横溢而不幸早夭的钢琴家卡佩尔合作灌录了第三首(RCA),米尔斯坦与好友霍罗维兹也只录了第三首(RCA)。这是霍罗维兹生平仅有的极少数几张室内乐唱片之一。更是仅存的唯一一张记录了两位大师合作的唱片,弥足珍贵。
这些版本中,最令人惊奇的要数DG的克莱莫、阿伐纳希耶夫版。此版的演奏慢得出人意料,三首奏鸣曲竟然放不进一张CD,不得不用了两张CD。尽管在某些抒情片断里,这种超常的演奏方式也能吸引人,但总的来说,过分的自由速度、过慢的音乐节奏在此不合逻辑。作为一个怪异独特的版本,它的存在可作为乐迷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但如果谁要去买,我绝对不会推荐。令我惊讶的是,据《音乐圣经》介绍,日本《唱片艺术》竟将此版评为“最佳名曲”。简直荒谬! 这又一次告诉我们:绝不可迷信权威。
最值得推荐、演奏得最接近完美的版本是格鲁米欧、塞波克(G. Sebok)的飞利普版本,仅卖100元左右。可惜原版早已无处寻觅,只有SOLO系列里的重版或许还能找到。比起克莱莫来,格鲁米欧无论在音色上、抒情上还是音乐逻辑上,处处胜出。日本人居然对此视而不见,偏偏把克莱莫捧上宝座,《唱片艺术》的逻辑令人莫名其妙。
当代最负盛名的小提琴家帕尔曼录制的两版一版是录音室制作(和阿什克纳齐),一版是现场录音(和巴伦伯伊姆),都不错,但也都有些许小疵。比如,与巴伦伯伊姆合作的那版由于是现场演出,两人都想卖弄一番,情绪上有点过于兴奋,一些地方力度控制得不是最好,巴伦伯伊姆的钢琴太强有力,缺乏温馨柔情的感觉。倒是巴伦伯伊姆和朱克曼合作的那版更和谐匀称。
德国留声机公司(DG)的杜梅、皮瑞斯(435800-2)版是新近的版本中呼声最高的一款。当代法国最优秀的小提琴家杜梅以其纯正的音色、完美的结构把握、内在的激情征服了绝大多数评论家,女钢琴家皮瑞斯也再一次显示了实力,两人的配合如鱼水相得,引人入胜。
在我心目中,除了格鲁米欧外,味道最纯正的就是阿道夫·布希的老版本了。录于30年代,表面噪音很大,欣赏时不得不调低音量。但布希温柔的琴声中洋溢着一股怀旧的气息,抒情极其自然古蓄,没有丝毫做作的痕迹,显示出德国学派特有的高贵气质。塞尔金与他的配台如水乳变融般紧凑亲密,绝无过分夸张的自由速度,纯净得如同一块美玉。
贝多芬的继承人是谁? 瓦格纳说是布鲁克纳,彪罗说是勃拉姆斯。我同意后者。就从小提琴奏鸡曲这一体裁来看,自贝多芬之后,也只有勃拉姆斯的三首总体质量最高,最接近贝多芬的高度。弗兰克的A大调虽然伟大,但一来气质与德国作品有异,二来毕竟只有一首。顺便一提,勃拉姆斯的两首大提琴奏鸣曲(作品38、作品99)也是继贝多芬的五首之后最伟大的杰作,足以继承“乐圣”的衣钵。
“小提琴奏鸣曲漫谈”行文至此,可以告一段落了。没有提到的佳作当然还有不少,有的在以前《音响世界>上已有人介绍过(如格里格的小提琴奏鸣曲),有的笔者没听过,有的听过后觉得不值得听,也有的听过后极为喜欢,可惜无法归类,只能留待以后有机会再单独介绍了。如埃尔加的小提琴奏鸣曲,笔者自从偶尔在广播里听到后,一听钟情,可惜一直找不到CD,直到上个月才觅到梅纽因的CD(EMI),还有旋律大师德沃夏克的两首小提琴奏鸣曲(作品57和作品100),充满可爱的民族曲调和动人的风韵,各个乐章无一不美,堪称冷门中的精品。捷克小提琴家约瑟夫·苏克的版本(Supraphon)是我百听不厌的宝贝,演录俱佳,可惜国内还难觅踪影。
不管怎么说,音乐是无涯的,一辈子也听不完,所幸真正的杰作还是有限的。集中精力听最优秀的作品吧,别把时间浪费在二三流的东西上!
[ 本帖最后由 小白 于 2008-8-5 14:50 编辑 ] 文章里我推荐的勃拉姆斯小提琴奏鸣曲最佳版本: Philips SOLO系列里的这张CD. 谢谢白板推荐 “最令人惊奇的要数DG的克莱莫、阿伐纳希耶夫版”;P 好文!看得过瘾!!! 越来越喜欢勃拉姆斯的交响和钢协了。不过我觉得勃拉姆斯和贝多芬的音乐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世界。两个人的心态和关注的是完全不同的事情啊。
[ 本帖最后由 草民一介 于 2008-9-6 11:41 编辑 ] 贝多芬是圣人的音乐,勃拉姆斯是在为普世大众写音乐。 这张苏克和卡琴的也不错,卡琴短短的生命中确立了勃拉姆斯专家的地位。他在decca的勃拉姆斯钢琴独奏全套也非常好。
这套是在1967年kingsway hall里录得,wilkinson操刀,效果很好。
顶
这么翔实的讲解这么没人顶,我顶标题
小白怎么会漏题施耐得汉和希曼的版本呢?大禾花啊 呵呵,正在听这个: 原帖由 monkeybiz 于 2008-9-7 21:21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这张苏克和卡琴的也不错,卡琴短短的生命中确立了勃拉姆斯专家的地位。他在decca的勃拉姆斯钢琴独奏全套也非常好。这套是在1967年kingsway hall里录得,wilkinson操刀,效果很好。69344对这个很有兴趣! 原帖由 小白 于 2008-8-5 16:49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文章里我推荐的勃拉姆斯小提琴奏鸣曲最佳版本: Philips SOLO系列里的这张CD.
对这个也很有兴趣!